1. 動物癥狀及病理觀察在藥物處理、撤藥 2 天后,以耳石周圍的 MI1、MI2、O1、O2、IO4 五個部位的神經丘毛細胞作為主要觀察對象,發(fā)現這五個部位的神經丘毛細胞均有不同數量的減少,同時側線神經丘和毛細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圖 1);此外,處理組幼體的半規(guī)管和耳石結構出現異常:卵圓囊變?yōu)閳A形,而圓囊變小且不規(guī)則(圖2)。另外,幼體的身體姿態(tài)靜止時失衡(圖 3)。這些癥狀均與人的位聽功能損害表現相似。
圖 1. 慶大霉素對毛細胞的損傷(7 dpf)斑馬魚頭部和測線排列的神經丘主要由“花瓣樣”排列的數個毛細胞組成。綠色熒光點顯示神經丘內的毛細胞。
圖 2. 三種氨基糖苷類藥物對斑馬魚半規(guī)管和耳囊結構的損傷(5 dpf)
圖 3. 三種氨基糖苷類藥物處理導致斑馬魚幼體(5 dpf)身體姿態(tài)失衡5三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作用于斑馬魚胚胎發(fā)育期,雖然孵化后撤除了藥物,但幼體仍顯現出嚴重的毛細胞損傷和數量減少,以及神經丘缺失和排列紊亂。說明這種耳毒性損傷難以恢復。2. 基因表達異常進一步檢測早期聽覺器官發(fā)育的四個重要基因 eya1、val、otx2、dlx6a 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這三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導致這些基因在 48 hpf 胚胎的表達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推測這些基因的下調可能與斑馬魚幼體內耳結構和神經丘毛細胞發(fā)育的缺陷及聽力缺陷相關(圖 4)。
圖 4. 三種氨基糖苷類藥物處理對斑馬魚耳發(fā)育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1. 實驗動物
野生型斑馬魚 AB 或 TU 品系 5 dpf 幼體。斑馬魚的位聽覺器官由相當于哺乳動物內耳的耳囊及其附屬結構構成,包括神經丘(有數個位于中心的毛細胞和圍繞在周圍的支持細胞構成)、半規(guī)管和兩個耳囊(橢圓囊和圓囊,相當于人的卵圓窗和圓窗),其功能與人類內耳相同。另外,在斑馬魚側線系統(tǒng)上的神經丘毛細胞也具有位覺功能。斑馬魚 5-dpf 幼體直到成年,其對聲音的刺激域和頻寬是不變的。因此,斑馬魚的位聽覺器官是研究位聽覺的理想模型。
2. 造模化合物及其對斑馬魚的處理
造模藥:氨基糖苷類藥物:慶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和鏈霉素(Streptomycin)。三種造模藥通過預實驗確定給藥濃度梯度。均使用人工海水直接配置。將發(fā)育至 6 hpf 的斑馬魚胚胎暴露于上述三種氨基糖苷類藥液中,直至 72 hpf。撤去藥液,用正常飼養(yǎng)液清洗斑馬魚后,繼續(xù)發(fā)育至 5、6 dpf,進行后續(xù)處理。
3. 模型分析指標
(1) 癥狀觀察斑馬魚身體平衡失調和體位異常與其位覺功能損傷相關。正常斑馬魚的 5 dpf幼體靜止時體位為俯位。斑馬魚幼體在靜止時呈斜側位,或游動姿態(tài)異常,均為體位失衡。
(2) 毛細胞損傷檢測取野生型和造模藥處理的斑馬魚幼體(6 dpf),分別浸入活體熒光染料 1 μMYo-Pro-1(Invitrogen)的人工海水中避光孵化 1 小時,將斑馬魚用人工海水洗三次,再將胚胎置于麻醉劑 MS222 (3-aminobenzoic acid ethylester, methanesulfonatesalt, Sigma) 0.1mg/ml 中,麻醉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毛細胞形態(tài)、數量和排列,并拍攝、計數。
(3) 病理診斷顯微鏡下觀察活體幼體耳結構的變化,包括半規(guī)管和耳囊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以同批野生型斑馬魚幼體為正常對照組,藥物處理組撤藥 2 天后,以耳石周圍的 MI1、MI2、O1、O2、IO4 五個部位的神經丘毛細胞作為主要觀察對象,結合側線神經丘和毛細胞的觀察、計數。以神經丘毛細胞數量減少和毛細胞結構異常為病理診斷指標。
(4)基因檢測RT-PCR 方法檢測聽覺發(fā)育基因的轉錄水平:收集野生型和藥物不同濃度處理胚胎各 40 枚, 用 Trizol 提取總 RNA; 以 AMV 反轉酶反轉錄試劑盒(Promega 3Co.) 合成 cDNA1st 模板;進行常規(guī) PCR。以 β-actin 基因作為內參基因。PCR產物電泳, 凝膠成像分析儀拍照記錄。
一、疾病名稱
聽力損傷 (Hearing impairment)
二、臨床發(fā)病機制及癥狀
耳功能損傷臨床癥狀主要有眩暈、平衡失調和耳鳴、耳聾。耳是人和脊椎動物的聽覺和平衡器官。內耳和毛細胞是執(zhí)行這兩功能主要器官和細胞。人的內耳包括前庭、半規(guī)管和耳蝸三部分。前庭和半規(guī)管是位覺感受器,負責感受體位和調節(jié)身體平衡;而耳蝸是聽覺感受器,與聽力相關;以及在它的外壁的兩個耳斑:卵圓窗和圓窗。位覺感受器受損的表現為眩暈、惡心、平衡失調和步態(tài)不穩(wěn)。聽覺感受器受損的表現為耳聾。其損害的直接靶位為內耳組織器官的毛細胞。藥物耳毒性是指藥物導致的內耳損傷,這種損傷可以發(fā)生在耳蝸,前庭或/和聽神經。藥物耳毒性可以是可逆性的如阿司匹林等,也可導致永久性耳聾如氨基糖苷類和一些抗癌藥如卡鉑,順鉑等。有研究報道,我國約 100 萬以上的聾啞兒童中 2/3 是濫用耳毒性藥物所致。大量的調查數據和研究報道證實,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藥物的耳毒性致聾不僅位于國內藥物致聾的首位,而且是導致新生兒先天和后天性耳聾以及成人耳聾的各種致聾因素排位之首。
三、模式動物
斑馬魚(Zebrafish, Danio rerio) AB 或 TU 野生型品系均可。
中文名稱:耳功能損傷斑馬魚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聽力損傷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聽力損傷 (Hearing impairment)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