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癥狀觀察:
表現(xiàn)為體重減輕、弓背豎毛,在回輸后的一個月后死亡。
1.模型評價
1.1 行為學:
1)精準上肢運動測試
前期訓練:實驗者首先使動物消除恐懼心理,誘導動物能從實驗者手中抓取水果塊。與動物建立感情后,掛上實驗裝置,將水果塊置于食槽中央。逐步引導動物從投食處取食。
每天上、下午固定時間各進行一次。訓練期間每日喂食改為一次,每次30g,訓練結束后給與。保證飲水。訓練期間監(jiān)控動物體重,根據(jù)體重調整喂食量。
數(shù)據(jù)采集:所有動物從實驗裝置中的采食狀況穩(wěn)定后進行本底數(shù)據(jù)采集。方法:將蘋果切成2×2×2cm大小的正方形塊,擺放在食槽中央,每次5塊。用秒表記錄動物將5塊水果全部取走的時間。每次數(shù)據(jù)的采集在一天內完成,共5次,每次間隔2h。每次采集時,水果塊的大小、形狀及擺放位置要一致。造模后1d,3d,1w,2w,3w,4w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方法和采集時間與本底數(shù)據(jù)的采集相同。比較造模前后動物左上肢抓取水果塊的時間,評價造模效果。
2)神經功能評分:造模后1d,3d,1w,2w,3w,4w使用經過修改、細化的Kito靈長類動物神經功能損害評分表對模型動物進行神經功能評分,其中意識28分,感覺系統(tǒng)22分,運動系統(tǒng)32分,骨骼肌共濟協(xié)調18分共100分。
結果:動物在麻醉蘇醒后均出現(xiàn)了與梗死部位相對應的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主要表現(xiàn)為動物蘇醒后6h內表現(xiàn)為有意識但情緒低落,對疼痛和聲音刺激不反抗。骨骼肌出現(xiàn)共濟失調。左前肢出現(xiàn)明顯的麻痹,不能抓握。術后3d部分動物的抓握能力有所恢復,但在采集數(shù)據(jù)的各個時間點,動物左上肢抓取水果塊的時間上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
1.2 影像學檢查:
1)頭顱MRI掃描:造模后24h,以后每2w一次進行MRI檢查,觀察血腫及周圍的水腫、血腫情況;儀器型號:Philips Intera Achiva 3.0T磁共振儀,8道頭部線圈。方法:將動物麻醉后固定于免磁的頭架上,放入頭部線圈內。T1掃描序列為IR,視野:120mm,TR/TE:2153ms/13/ms,層厚/間隔:3mm/0.3mm,矩陣256X256。
2)18F-FDG-PET頭顱掃描:儀器:SiemensECAT EXACT HR+ 型高分辨PET儀(32環(huán)BGO晶體,空間分辨率5mm)。造模后24小時,以后每2周一次進行PET掃描。方法:動物麻醉后從股靜脈注入 37-47MBq(1.0-1.3mCi)的 18F—FDG,30min后行PET檢查,采用3D采集模式,掃描時間10min。觀察梗死周圍能量代謝情況。
結果:MRI檢查結果可見在手術相應區(qū)域出現(xiàn)明顯缺損,缺損面積隨時間的推移減小。PET結果顯示右側大腦皮層梗死區(qū)代謝明顯減低。(圖3)
1.3 組織病理學檢查:造模后12h、6w、12w后分別處死動物1只、3只、3只動物,取腦組織進行固定、切片,通過H.E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觀察梗死灶周圍的病理學改變。使用AperioGL 系統(tǒng)對切片進行掃描和分析。
結果:大體觀察:術后12h雙側大腦水腫,手術側較未手術側嚴重。右側大腦手術區(qū)域可見明顯梗死灶。6w、12w未見明顯水腫,仍可見明顯梗死灶。鏡下:術后12 h:腦膜血管擴張充血。軟腦膜下出血。局部腦組織(皮質)水腫,神經細胞數(shù)量減少,可見神經細胞變性壞死,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缺血灶最寬處面積達面積11.570mm × 3.687 mm。可見紅染無結構物質嵌入大腦皮層。術后6w:腦膜血管擴張充血,局部內皮細胞脫落。軟腦膜水腫。軟腦膜下大腦皮質小灶性壞死,泡沫細胞浸潤。壞死區(qū)面積3.186mm × 6.057 mm。壞死灶周圍腦組織水腫,神經細胞變性壞死。術后12w:腦膜血管擴張充血,軟腦膜下少量出血。局部大腦皮質輕度水腫。壞死區(qū)面積2.576mm × 5.377mm。
A 造模后12 h,腦組織水腫,可見明顯梗死灶
B造模后12 h,梗死灶面積達3.687mm×11.57mm。
C造模后12 h,腦組織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大腦皮質局部水腫(HE×200)
D造模后12 h,神經細胞變性壞死(HE ×400)
E造模后6w,未見明顯水腫,可見明顯梗死灶
F造模后6w,梗死灶面積3.186 mm × 6.057 mm
G造模后6w,腦組織壞死,泡沫細胞浸潤(HE× 100)
H造模后6w,腦組織壞死區(qū)毛細血管內黃色結晶,泡沫細胞浸潤(HE×200)
I造模后12w,未見明顯水腫,可見明顯梗死灶
J造模后12w,梗死灶面積2.576 mm × 5.377mm
K造模后12w,腦組織壞死,泡沫細胞浸潤, 壞死區(qū)毛細血管內黃色結晶(HE× 100)
L造模后12w,神經細胞變性壞死(HE ×400)
1、模型制作
1.1術前準備:手術前12h禁食,6h禁水。氯胺酮15mg/kg對動物進行麻醉,當動物出現(xiàn)呼吸淺慢、角膜反射遲鈍,為麻醉適度表現(xiàn)。
1.2制作局部腦缺血模型:麻醉后的動物采用俯臥位固定在立體定位儀上,顱頂區(qū)備皮,常規(guī)消毒手術區(qū)皮膚,沿矢狀面在顱頂正中切開長約4 ~ 5 cm的切口,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帽裝肌腱、肌肉、骨膜,用擴張器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使用便攜式顱鉆在頂骨裂處進行顱骨鉆孔,以鉆透顱骨,達硬腦膜為止(有落空感)。鉆好的孔為橢圓形,大小為3.0 cm × 1.5 cm,其長軸與顱骨正中線垂直。將冷光源發(fā)生器的發(fā)光口固定于顱頂開口處。周圍用浸透生理鹽水的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用鋁箔紙遮蓋動物眼睛,避免光化學反應對動物視網膜的損害。靜脈注射玫瑰紅B35 mg/kg,從注射完畢開始計時,10 min后打開光源,電子光強選擇6,機械光強選擇C,照射10 min。第一次注射后5 min第二次注射玫瑰紅B,濃度與第一次相同。第一點照射完畢后,向顳側移動光源發(fā)光口,在第二點照射10 min。照射完畢,移去光源??p合骨膜、皮膚。 肌肉注射青霉素40萬U預防感染。
一、疾病名稱
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
二、缺血性腦卒中簡介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腦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總稱。
病因:血管缺血性損傷是由于各種原因誘發(fā)腦血管栓塞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誘發(fā)腦神經細胞變性、壞死,最終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喪失。從缺血的影響范圍可將腦缺血分為局限性腦缺血和彌漫性腦缺血。局限性腦缺血的病因有:大腦中動脈栓塞;顱外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狹窄、閉塞或血栓形成;腦動脈痙攣。彌漫性腦缺血的病因有:心搏驟停、低血壓、貧血、低血糖等。
臨床癥狀:突發(fā)的對側肢體麻木、力弱、感覺障礙、單眼黑矇、眩暈、復視、雙眼黑矇、共濟障礙等。
治療:根據(jù)分期分型對癥治療。發(fā)作頻繁者,近期內發(fā)生腦梗塞的可能性很大,應積極治療,防止發(fā)生腦梗塞。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預防性服用抗血小板積聚藥物;改善腦循環(huán)。
中文名稱:光化學法誘導食蟹猴腦缺血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